來源: 搜狐汽車
“中興事件”引發的中國制造危機將自主創新推上了新的高度。
在汽車行業,隨著進口關稅的下調與合資股比的調整,中國汽車再次陷入集體癲狂。造車新勢力的蜂涌,到自主品牌的絕地反擊,讓合資企業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顯得異常顯眼。
去年的銷售數據顯示,以合資非豪華品牌為主體的汽車市場份額高達1200萬輛,在近幾年里停滯不前。合資車企如何破局,尋求更高的市占率,已然成為行業熱門話題。
6月12日,東風日產發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行+”車聯系統,及新車勁客智聯版的正式上市,成為合資車企的一次創新。隨著車聯網的發布,也完成了東風日產智行科技(NIM)的最后一塊拼圖。
技術創新的實力
勁客智聯版所搭載的“智行+”車聯系統,依托日產智行科技,融匯國內外先進技術,聯合中國本土的人工智能與出行應用等合作伙伴,由東風日產自主研發而成。它是主流合資車企中,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車聯系統,在外觀設計、應用發明等方面擁有11項國家專利。
借助“智行+”車聯系統平臺,科大訊飛等人工智能、高德實時在線地圖等中國自主創新技術,得以擁有更為廣闊的市場遠景。
“僅僅作為外資品牌的供應商,隨時都有可能出局。”今年3月,科大訊飛汽車業務部總經理劉俊峰曾就人工智能在車載應用上發出如是感慨。
在與東風啟辰合作中,科大訊飛深度參與車聯網平臺底層數據建設。目前,東風啟辰搭載智聯系統的車型銷量占比高達95%。
顯然,原創的中國技術更懂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去年,東風日產對外發布了“到2022年,挑戰合資品牌TOP3”事業計劃。到2022年,東風日產計劃年銷量規模達到160萬輛,在合資非豪華陣營中市場占有率超12%,并且盈利能力達到行業前三,品牌好感度、客戶滿意度、企業經營質量、產品質量均進入前三。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今年4月東風日產發布了日產智行科技(NIM)戰略規劃,以期在智能動力、智能駕駛和智能互聯三方面發力,成為“智能汽車生活的引領者”。
此次發布的“智行+”車聯系統,完成了日產智能科技的最后一塊拼圖。根據計劃,以勁客智聯版為開端,東風日產將在2018年完成全車系主力車型的“智行+”車聯系統搭載。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總經理埃爾頓·谷碩表示:“這是日產智行科技落地中國戰略性的重要一步,開啟東風日產對未來智能出行的創想,助推東風日產全面向智能進化的步伐。”
從“軒逸·純電”的亮相開始,日產旗下的EV、e-POWER和VCT等動力技術都將陸續導入中國市場,到2022年,東風日產將發布5款電驅動車型。在智能駕駛方面,東風日產將逐步導入ProPILOT、ProPILOT Park等自動駕駛技術,2019年開始導入高速公路單車道自動駕駛技術;2021年導入高速公路多車道自動駕駛技術;2022年實現復雜城市道路下的自動駕駛。
文化傳承的力量
“技術創新、文化傳承的雙核驅動發展路線,是東風日產未來事業發展的重要指南針。”陳昊說,技術是企業這艘大船遠航的動力,文化則是它的壓艙石,保持定力,精準發力,才能保證最終能抵達目的地。
東風日產15年,既見證了中國汽車黃金時代的波瀾壯闊,也經歷了低谷期的驚濤駭浪。15年來,東風日產也從初創時期的“行動綱領”,形成了“綱領”為指引,以“共創價值共謀福祉”的企業使命、“經營質量比規模更重要”的經營哲學、“領先半步”競爭策略、“崇尚挑戰、渴望成功”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做事文化,以及“互相信賴、彼此欣賞”的快樂工作、快樂生活、快樂成長的快樂文化為主體的文化體系。
文化傳承的核心特質是“融合”和“創變”。正如陳昊借用龍應臺的那句話一樣,“人本是散落的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軟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15年一路走來,背后重要的支撐力量正是是東風日產的獨有文化。
6月16目,東風日產將迎來15歲生日。在即將邁入千萬輛陣營的關口,東風日產正從年青化向智能化進化。在”技術創新”與”文化傳承 ”雙核驅動下,車聯系統的發布,“更像是一場與青春有關的告別儀式,亦是一場邁向未知時代的新生歡迎會。”(陳昊)
上一篇:三款續航超400公里純電動車型 讓你端午出行不用愁! 下一篇:解放雙手 高德聯合凱迪拉克發布超級智能駕駛系統開特斯拉長途旅行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選擇智能汽車,請務必看下這些指數是否合格
90后援藏電力干部 跨越3600km只為北汽新能源EX3